党领导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深圳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
40多年前的南海之滨,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布下深圳经济特区的“关键一子”,盘活了一场百年棋局。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40多年来,深圳始终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始终坚持“十个必须”宝贵经验,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勇担使命、砥砺奋进,从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迅速发展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
深圳,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世界奇迹!
深圳,以一座城惊艳了一个时代,以40年璀璨了百年党史。
一、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发展是百年党史的光辉篇章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举世瞩目的深圳。这里有67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1700多年的郡县史、600多年的古城史、300多年的客家人移民史,但直至40多年前,这里仍是一个偏居一隅、贫困落后的边陲小镇。是中国共产党实行改革开放的关键一招,深刻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命运,也彻底改变了深圳的命运,让这个边陲小镇蝶变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
(一)时代风雨中,党为深圳指明出路
1978年12月,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979年4月,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同志向中央领导同志提出兴办出口加工区、推进改革开放的建议,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还是叫特区好,中央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同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先行一步”,并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这一天,被称为“深圳生日”。
随后,深圳奇迹般实现了“五大历史性跨越”,发展成为一座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功能完备、环境优美、实际管理人口达2000多万的现代化都市,当年南海边画的“一个圈”,如今已经成为“共和国胸前的一枚耀眼的勋章”。
(二)历史云雾里,党为深圳领航定向
在社会主义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创办经济特区是亘古未有的崭新课题。这并不是一场轻轻松松、敲锣打鼓的远征,而是“敢为天下先”的勇毅突围,“摸着石头过河”的且试且行,“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破釜沉舟,在改革开放的每一个重大节点,在事关深圳前途命运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党中央都一直在为深圳掌舵领航、把脉定向。
1984年,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刚刚起步,邓小平同志亲笔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1992年,当人们对社会主义前途和改革开放产生怀疑时,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东方风来满眼春,改革开放春潮再起。江泽民同志多次视察并勉励深圳“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努力形成和发展经济特区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胡锦涛同志要求深圳“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深圳视察,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深圳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及全面深化前海改革开放,为新时代深圳的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指引和前进动力,引领深圳经济特区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行。
(三)伟大征程上,党对深圳寄予厚望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4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让深圳“先行先试”,勇当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试验田。深圳肩负使命,敢闯敢试,涉足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禁区”,踏入放开市场价格体制的“雷区”,抵进打破“铁饭碗”的“难区”,闯入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盲区”……用1000多项“全国第一”,为全国改革开放先行探路,推动中国自近代以来第一次真正以主动姿态打开国门、拥抱世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时代再次选择了深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深圳新时代历史使命,要求深圳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寄望深圳像40多年前引领全国改革开放一样,在新征程中引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圳进入了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未来,深圳要聚焦“五个率先”,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使命一脉相承、目标同向同行、实践交融激荡。“先行示范”,意味着不光要“先行”,而且要作出“示范”,在各领域各方面发挥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全省全国发展。使命在心、重任在肩,深圳已经重整行装,奔跑在路上,立志要在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不负党中央的嘱托与厚望。
二、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样板经验
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是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精彩缩影。作为我国最早实施改革开放、影响最大、建设最好的经济特区,深圳用40多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谱写了挺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样板经验。
解读“深圳奇迹”背后的成功密码,我们得到一组意味深长的数字:1、2、3、N,这些数字交织串联,讲述着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深圳故事”,勾勒出深圳崛起的轨迹。
(一)密码之“1”
这个“1”,是“杀出一条血路”,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经济特区本身就是思想解放的产物。经过1978年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我们党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改革开放和兴办经济特区进行了思想动员。深圳经济特区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勇当改革的“闯将”,率先进行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由经济体制改革挺进到全面深化改革,始终以思想大解放引领改革大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继续在改革深水区中闯激流、涉险滩,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从“强区放权”、商事登记、科技管理体制、国资国企、财政预算管理等重大改革,到具有风向标意义的“二次房改”、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到全面实施综合改革试点,深圳一直在奋力攻坚,改革的示范、突破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当年的蛇口开山炮声犹然在耳,如今的深圳经济特区生机勃勃。”深圳因改革而生,改革的强大基因让这座城市历经四十余载峥嵘岁月,依然心如少年、激情似火。
这个“1”,是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打造引领时代的“深圳速度”“深圳质量”。40多年来,深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从“三来一补”加工制造业起家,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奋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2.7亿元增至2020年的2.77万亿元,年均增长20.2%,在2012年1.3万亿元的基础上,成功实现翻番,经济总量位居亚洲城市第五位;地均国内生产总值居内地城市首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在全国大中城市最低。面对中美经贸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影响,深圳沉着应战,2020年上半年GDP增速率先在国内一线城市中由负转正,成为“中国之治”的生动范例。“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发展”这道“必考题”上,深圳以时光为笔,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这个“1”,是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旗帜鲜明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在深圳40多年改革发展的恢弘篇章里,“创新”一直是核心关键词。世纪之交,面对土地、资源、人口和环境承载“四个难以为继”,深圳率先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让“荔枝节”蝶变“高交会”,在全国率先吹响了城市产业转型的号角。近年来,着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鹏城国家实验室,每年将不低于30%的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率先设立百亿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率先设立“人才日”;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推行“链长制”扶持集成电路、5G等关键产业链,率先实现全市域5G网络全覆盖和独立组网。正是创新,让深圳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8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约占全国30.6%;正是创新,让深圳本土世界500强企业从2012年的3家增至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86万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深圳以创新为杠杆,持续撬动着城市发展潜能,撬动着未来与梦想。
(二)密码之“2”
这个“2”,是积极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深圳向海而生,“开放”是其天然的胸襟。经济特区建立以来,从吸引港资为主到外资来源全球化,从内向联合到外向联合,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深圳始终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40多年来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221.68亿美元,吸引近300家世界500强企业,2019年对外投资存量达到1192.56亿美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进出口总额突破3万亿元,其中出口总额实现全国城市“二十八连冠”。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出海,先后打造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等重大开放平台,成功举办2019深圳全球招商大会、2020深圳全球招商大会,洽谈签约项目投资总额1.34万亿元,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力参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伴随着中国开放的步伐,深圳的“开放之窗”也越开越大,向世界展示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美好图景。
这个“2”,是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持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0多年来,深圳在不断攀登物质文明高峰的同时,也在不断刷新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在全国率先实施文化立市战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等深圳观念引领时代风气。特区改革发展实践中形成的改革开放精神和特区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推进文化强市建设,规划建设“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改造提升“十大特色文化街区”;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产业增加值从2013年的813.97亿元增至2019年的2198.65亿元,位居广东第一、全国第三;歌曲《再一次出发》等19部文艺精品先后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博会、读书月、深圳设计周等品牌活动蓬勃开展;连续六届入选全国文明城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设计之都”名片不断被擦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深圳这座“鹏城”,始终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视为“大鹏”的双翼,奋力实现双翼齐飞、鹏程万里。
这个“2”,是自觉践行“两山论”,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圳经济特区从建设之初就一直强调经济与环境相协调、宜居与宜业相结合,从倡导发展科技含量高、无污染或污染小的项目,到发布环保限制发展项目清单、推进产业绿色发展,再到在全国率先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率先划定工业用地红线,深圳始终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获批全国首批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壮士断腕的意志和“巴掌大的黑臭水体都不能有”的决心,投资1500亿元,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用4年时间补齐40多年来的历史欠账;PM2.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和“千座公园之城”,“深圳蓝”“深圳绿”成为城市亮丽名片。“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深圳积极探索先发地区可持续发展之路,良好的生态环境让深圳不仅有强劲的实力,更有超高的“颜值”。
(三)密码之“3”
这个“3”,是一体推进法治城市、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努力打造“法治中国示范城市”。改革催生法治,法治引领改革。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坚持改革的“破”与法治的“立”并举,从提出“依法治市”到“打造一流法治城市”,再升级到建设“法治中国示范城市”,深圳始终以法治力量为改革发展保驾护航。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截至2020年底,深圳共制定法规247项,立法数量全国最多;率先开展法治政府建设考评,获评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率先开展法官、检察官职业化改革和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司法改革领跑全国;大力弘扬法治文化,建设全国首个宪法公园和民法公园,率先推出“法治地图”,“中国法治论坛”永久落户;积极推进国家智慧城市标杆市和“数字政府”建设,持续开展“平安深圳”建设,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深圳以法治为基石,铺就了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改革之路,以法治为最大公约数,探索出超大型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佳算法”。
这个“3”,是深化深港澳三地合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穿越600年时空的南头古城,是深港同根同源的明证。40多年来,深圳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从经济领域合作拓展到政府、社会、文化、民生等各领域全方位合作,积极促进内地与香港、澳门融合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核心引擎功能,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携手共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加快推进深港口岸经济带规划建设,推动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实施利港惠港“万千百十”工程,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支持港澳青年在深创新创业。出台实施进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发展18条措施,为港澳居民在深提供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市民待遇”。坚决防范香港“修例风波”倒灌影响,切实维护港澳长期繁荣稳定、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同发展、共繁荣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深圳依托港澳、服务港澳,不断巩固“亲如兄弟”般的关系,三地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家和万事兴,合力促发展。
(四)密码之“N”
这个“N”,是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了,就是深圳人。”这是深圳对市民群众的庄严承诺。40多年来,深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教育、医疗、住房等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2020年,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49万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比1985年增长32.9倍,率先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高质量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坚持用心用情用力补齐民生短板,持续将财政支出近七成投向民生领域;高校数量增至15所,职业教育全国领先;三甲医院增至23家,实现翻番;构建“4+2+2+2”住房供应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与此同时,坚持“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扶贫工作30年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约445亿元、社会帮扶资金超过760亿元,持续推进9省54县(区、市)帮扶工作,助力340余万人脱贫。“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深圳始终奉行人民至上理念,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源源不断地把改革发展的红利转化为民生幸福指数。
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深圳经济特区的改革发展史,折射出的是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深圳奇迹”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深圳经验”为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提供了中国方案。
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百年接续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深圳走过澎湃的40多年,用“深圳奇迹”启迪今天。
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正确方向。党的全面领导是深圳经济特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政治密码,也是深圳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政治保证。新时代,深圳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改革创新精神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方面率先示范,引领和保障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行稳致远,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并以这些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思想力量、实践力量。
必须始终胸怀“两个大局”,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深圳经济特区崛起于中国人民对富国富民的热切期盼。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时代需要新担当,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深圳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效应,顺势而为,借势而进,造势而起,乘势而上,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推动深圳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
必须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经济特区改革发展,并非一路鲜花、一路坦途,从特区建立初期面对“要不要办”“姓资姓社”等疑问质疑,到发展中遭遇“特区‘特’不‘特’”“深圳,你被谁抛弃”等成长的烦恼,再到近年来面临的“高位过坎”严峻挑战,深圳时时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窘境,时时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生。新时代的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同样面临着很多风险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世界大变局的演变,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在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短板弱项。深圳要保持战略定力,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抵御各类风险挑战,化危为机,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
必须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创新创造活力。经济特区改革发展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的人们成为特区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自觉推动者。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新时代,深圳必须真抓实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推动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为新时代改革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必须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昂扬精神,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4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特区建设者怀揣梦想,踏上这片改革热土,筚路蓝缕,投身特区建设伟大事业,用辛勤汗水造就了一个又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新时代,深圳必须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一百年弹指一挥间,一百年出发再向前。展望未来,深圳将始终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战略意图,坚定扛起新时代历史使命,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提供有力支撑,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学习强国、深圳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
上一篇:市融资担保业协会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观影《1921》”顺利开展
下一篇:始终坚持党中央对金融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